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从“先富带后富”到“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12-06 浏览次数:203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0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使命担当。

  回溯过往,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到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7亿多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97.5%降至3.1%,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了伟大的“中国奇迹”。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早已突破万元的今天,“万元户”的称谓已不再稀罕。不过,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树德村,作为当年全镇唯一被评上“万元户”并受到政府表彰的林书布,依然是全镇的名人。

  树德村的人常说,“村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离不开这位致富带头人”。

  林书布,是一名胡椒种植能手,也是改革开放之初树德村第一个承包土地的人。1979年,在其他村民只种植二三十株胡椒的时候,林书布开荒辟地种植了一千多株胡椒,成为琼山县首批“万元户”之一并受到政府表彰。

  林书布致富后,不忘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越来越多村民向他学习,种起了胡椒,林书布还受邀在全县作报告,传授胡椒种植的技术和经验。在他的带动下,树德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胡椒村”。如今,该村种植胡椒2400亩,去年人均年收入16100元。

  这是我们党主张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生动例子。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改革开放前,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严重抑制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1985年9月23日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又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从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大包干”到以“悦宾”饭馆、“傻子瓜子”等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从深圳兴涛,到海南弄潮……“大政策”之下,有效激发了中国人追求财富的热情,被束缚许久的生产力一下被释放出来。像林书布一样,一些地区、一批敢想敢闯敢干的人先富了起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其他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消除贫穷,实现共同富裕,是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从1986年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到1994年颁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建立东西扶贫协作机制,到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数次扶贫攻坚行动,到“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以果敢的勇气毅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穷宣战,镌刻出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画卷。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扶贫攻坚提升到全新高度。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初冬时节,腊肉飘香。村口的石碑上,“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村内,黄泥竹篾的苗家宅院,平整的石板路,让人赏心悦目。

  2017年10月19日,石爬专和邻居在家收看党的十九大盛况。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石爬专的家,这是个连电视机都没有的贫困家庭,唯一的电器是一个节能灯泡。  五年前,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打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什么要讲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各行各业的力量动员起来了,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蓬勃开展,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江西井冈山,曾经的贫困山区,今朝的红色旅游热土,实现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河南兰考,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瓜果连片、企业林立。

  闽东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磻溪镇赤溪村,曾经“地瓜苦菜是主粮,一碗盐水做成汤”,如今村道两旁特产店、民宿、茶铺遍布,幸福、温暖的笑容挂在村民脸上。

  ……

  仅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相当于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减少了153个,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中国奇迹。

  “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绝无仅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赞叹不已。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扶贫实践的中国智慧,是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贡献。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山西吕梁,中国最贫瘠的土地之一。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13个县(区、市)中还有多个尚未脱贫。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此时,脱贫攻坚战进入重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阶段。

  吕梁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了一个心愿——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激荡人心。在脱贫攻坚中,他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

  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上的各层“链条”全面转动——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目标第一次纳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为严防数字脱贫,中央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

  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上,为中西部地区专设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7年资金规模超过860亿元。

  全国向各地贫困地区派驻了近80万名帮扶干部,与困难群众同甘苦、共奋进。

  ……

  7月初的浙西北,时而酷热、时而暴雨、时而下起冰雹。变化多端的天气,让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员宋昌美很是不安,时不时要到茶苗基地瞅上两眼。“茶苗是捐给贫困地区的,万万含糊不得!”宋昌美说。

  “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这个响亮的口号是黄杜村村民的共同心声。从20多年前有名的穷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白茶第一村”,已经脱贫的黄杜村村民,念念不忘党和政府的帮助,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他们种茶,“让大家一起富起来”。

  如今,作为捐赠目的地之一的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白茶苗已种满山。

  “党的政策好嘞,送来白茶苗喂,总书记等咱们嘞,脱贫奔小康喽喂……”青坪村大山中,催人奋进的“薅草锣鼓”号子,唱出了这样一个事实:脱贫致富的接力奋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源于“先富带后富”的发展逻辑。

  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到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最客观的见证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实现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而到2020年,我国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党中央提出的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也将实现。

  初心不改,未来可期!(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王珍)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