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腾讯公司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微信全球月活跃账户达10.8亿,同比增长10.5%。“扫一扫”、朋友圈、音视频聊天……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已离不开微信这个即时通讯软件。而在40年前,我国固定电话用户不足193万,人们普遍选择写信或发电报进行信息交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堪称奇迹。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40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竞争,通信技术突飞猛进。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如今,中国在网络规模、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移动支付等方面均在世界领先。无处不在的基础电信网络,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习惯。
从“见字如面”到“音画同步”——
通讯方式折射社会变迁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的北京电报大楼,曾是长安街最高的建筑之一。自1958年建成起,每一封从全国各地发出的电报,都要先经过电报大楼才能转到地方。
“以前收到电报非喜即忧,准是大事。”1976年起就在电报大楼当报务员的贾锡刚回忆,电报业务在80年代达到顶峰,那时每天到此排队发电报的人很多,“嘀嘀嗒嗒”的发报声响彻一层营业厅。业务量最多时,一个月超过300万份。
大城市之间,普通电报能在6个小时内送达,比寄信快了不少。然而,按字数计费的电报,让当时的人不得不精打细算,连标点都不舍得加。“最早7分钱一个字,后来涨到1角4分钱。”贾锡刚说,像“13日到21次接”这样的电报有很多,寥寥数字却“信息量极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公共电话亭和私营电话摊位的兴起,一种全新的单向移动通讯工具——BP机(寻呼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腰上别个BP机,感觉走在了时代前列。”家住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刘晓亮,至今还珍藏着一部BP机。出门在外,BP机一响,立马奔向电话亭回电话,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景象。
“什么时候才能随时随地打电话呢?”港台电影里的“大哥大”让当时的刘晓亮羡慕不已。没过几年,随着价格亲民的2G单色屏手机的流行,这个愿望实现了。
从单色屏到彩色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进入本世纪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迅猛发展。2011年1月,微信正式推出并日益流行起来。当今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用智能手机聊微信、刷新闻,任意切换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人们用更低廉的成本,实现了从“见字如面”到“音画同步”的巨大跨越。
“2018年9月,我国移动用户户均移动流量消费达5.14GB,是去年同期的2.6倍。”10月23日,记者来到北京电报大楼一层参加2018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这里已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厅,原营业厅电报业务于去年6月15日停业搬离。
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
通信网全覆盖惠及大众百姓
1978年底的中国,固定电话用户不足193万。据原邮电部副部长刘立清回忆,当时我国通信网的基础设施仍停留在四五十年代的水平。通信供需矛盾激化,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正当其时。
1988年,国务院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邮电体制以政企分开、邮电分营为改革方向;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为通信业引入竞争;1998年,信息产业部和国家邮政局相继挂牌;2008年,信息产业部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系列顶层设计引领中国通信业有序向前,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2003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今年6月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15亿户,其中3G和4G用户占比达82.8%。
活力四射的通信经济中,大众百姓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2015年,我国已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宽带。近几年,通信业的“毛细血管”还在各个角落继续延伸。
四川省昭觉县有个“悬崖村”,全村500人都居住在高山上,只能依靠一条沿着悬崖垂直而下的800米山路出村。2017年春节前,中国电信为“悬崖村”开通了百兆光纤宽带和4G网络,打通了信息天路。有了网络,以前无人问津的“悬崖蜂蜜”等当地特产,很快供不应求。
另一项惠及亿万用户的好事是“提速降费”。2015年以来,套餐价格不变、宽带网速翻番;套餐内长途费、漫游费取消;国际漫游资费多次大幅下调……如今,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推出了手机流量“畅享套餐”,用户迈进了无限流量时代。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创新引领通信技术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福建省福州市。海外游子和外国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的愿望迫切,而打电话的难题又使他们望而却步。
“一位法国客商看好一项投资,要给公司总部打电话确认,但两天都没能打通,很无奈地走了。”原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局长郝峰云说,这件事给了他们很大的刺激。
痛定思痛。1982年,中国第一部万门程控交换机在福州引进。“当时我国大部分县城和乡村都是人工手摇电话,而程控电话由程序自动接续,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福州市电信局高级工程师林邦馨说。
由于研发能力不足,国内电话网所使用的程控交换机来自思科、朗讯、阿尔斯通等8个国家的9家企业。“每家的制式标准都不一样,业内戏称为‘八国九制’。”林邦馨回忆。
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技术?对此,原邮电部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思路,通过技术引进、吸收、竞争,激发了国内通信产业的潜能。到了1991年,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诞生,一举扭转了我国电话网建设受制于人的被动态势。
类似的故事还在移动通信领域中上演。党的十八大以来,在4G技术研发过程中,由我国主导的TD-LTE标准成功入围4G国际标准,并在过去五年间占据了全球4G市场半壁江山。
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并进”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烽火和大唐等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不负众望,在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实践等领域全面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列。
2016年11月,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讨论5G短码方案,华为的极化码方案胜出,被采纳为全球标准。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在2020年,我国将成为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