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跃文,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苍黄》《大清相国》等。先后获《小说月报》《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文学奖,2014年其中篇小说《漫水》获鲁迅文学奖。其作品既有对现实矛盾的锐利揭示,又有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
王跃文的作品因对权力与腐败的精辟剖析,对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对正面官员形象的积极肯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执著期盼,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围绕其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对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塑造,以及如何看待“清官”、“贪官”,如何认识道德自律与明纪严法的重要性,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1 道德自律,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
记者:您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尤其是塑造了陈廷敬这个驰骋官场五十多年的一代名相的形象。像您所说:“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是真实史料中的陈廷敬,还是您理想中的陈廷敬?
王跃文:陈廷敬所处的官场环境非常复杂,特别是康熙朝中后期官场腐败非常严重,做个清官是非常艰难的。康熙王朝在史乘中多有盛世之誉,但其吏治腐败的真相是正史掩盖不了的。康熙皇帝讲究所谓以宽治天下,难免放纵了贪腐不法之行。
但是,陈廷敬正如康熙皇帝所称赞的,“恪慎清勤,始终一节”,“卿为耆旧,可称全人”。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就是如此。当然,小说不是传记,根据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适当的虚构是容许的,但基本的事实是真实的。这位古人当时能做到清廉自守,又有所作为,非常不易。我在小说中固然写到了陈廷敬很多不得已而迂回、隐忍的为官之道,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道德修为。一个谈不上法制的皇权时代,官员的道德自律比什么都重要。现代社会的官员同样需要道德自律,如果片面强调制度和法制建设而放任人的自我修养,则官员会把同制度和法律周旋看成天经地义的事。现实生活中流行一句话:原则性同灵活性相结合。但认真追究起来,原则性面前是没有灵活性的。
记者:读《大清相国》,许多人感兴趣的是,陈廷敬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却能够做到清廉自守而又有所作为。您认为陈廷敬是如何做到的?关键原因在哪里?
王跃文:他之所以能做到“全人”,首先同家风有关。康熙四年,陈廷敬回籍省亲完毕,返京之日母亲耳提面命,谆谆告诫他:“汝往哉!吾为汝娶妇嫁女,治装具给资斧焉,慎毋爱官家一钱。”老母说替他娶儿媳嫁女儿,他的一应盘缠及置办官服的钱都从家里拿,不许贪官家一分钱。
其次,陈廷敬时刻不忘读书人的本分。他是真正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情怀的读书人,堪称儒家知识分子的典范。自古为学,读书即是修身。古人读的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治之书,陈廷敬坚持为学必致于用,做到知行合一,不能心口相悖。陈廷敬家道殷实,但他始终保持着书生本色,他在京做官一直过清贫日子,菜根度日多为常事。他曾在诗中描写了自家吃菜根的生活:“残杯冷炙易酸辛,多少京华旅食人。索莫一冬差有味,菜根占得菜花春。”
记者:陈廷敬身上有哪些好的品格值得当代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
王跃文:我觉得,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前人的很多思想、修为、功业都是我们应该汲取的文化营养。陈廷敬身上那种忠诚、清廉、正直、实干的品质,是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内在要求,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历史是不可以割裂的,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当然,历史在演进,社会在发展,后人有理由比前人做得更好。
2 明纪严法,破除旧官场的潜规则
记者:您在《大清相国》开头提出了“知进退、辨强弱、明利害”是官场生存信条,而在小说的最后,借陈廷敬之口总结为官之道是“等忍稳狠隐”五字,您认为这些是为官策略还是官场伎俩?是否带有普遍性?
王跃文:为官策略,或为官之道,底色是做好官,建功立业;而伎俩、权术之类,只为自私的目的,与功业无关。正如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同政客的官场权术,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而陈廷敬的“等忍稳狠隐”为官五字诀,只是我从这个人物刻画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放在作为文学形象的陈廷敬身上是贴切的。但是,它肯定不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循的为政真理。
记者:您的《大清相国》《国画》《梅次故事》《苍黄》等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今官场的政治生态。您认为腐败问题在中国官场文化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消除官场腐败您认为关键在什么地方?
王跃文:什么是官场?《现代汉语词典》权威解释是指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常用于贬义,强调其虚伪、奉迎、欺诈、倾轧等特点。这是该词典修订后的表述,原先的表述直接说这是个贬义词。腐败是官场毒瘤。只要官场存在,腐败就会存在。腐败与官场,如影随形,不可终止。如果要消除腐败,就必须借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公权机关不再被称作官场,亦即不再具有官场的种种天然弊病。
记者:您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些官场潜规则,但对待“潜规则”的态度却有不同。如《国画》中的朱怀镜在潜规则面前是消极的,似乎逆之则衰,顺之则荣;而《大清相国》中的陈廷敬则敢于打破潜规则,却也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代名臣。请问您如何看待官场潜规则?
王跃文:官场潜规则,亦即古时候所谓陋规,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或者就是腐败的具体途径。时代当然有了大进步,但很多官场陋习并未完全消除。比如,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明里暗里的贪污腐败,俯仰不定的人身依附,等等。我赞成人们像《大清相国》中的陈廷敬那样敢于打破潜规则,而不是像《国画》中的朱怀镜那样去顺应与适应。朱怀镜的作为,并不代表作者本人的态度。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腐败都始于潜规则,或借以风俗,或借以人情,或借以风气,这些都需要通过明确纪律、严肃法律予以破除。(本报记者 郑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