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飘香,蟹肥菊黄,又到一年丰收时。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今年,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黄河流域9省区联动开展系列活动、组织金秋消费季、举办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丰收历史文化数字保护工程,一系列具有农时农事特色的节庆活动,展现新时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农业巨大的发展成就和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大大激发了大家的信心和干劲。
农民丰收节是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也是中华民族古老农耕文化的延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古国。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中国就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并且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粟的遗存,以及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的遗存,数量都达到十万斤以上。相传,从夏朝大禹时代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祭社稷”活动。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可以说,对丰收的庆典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和情感世界之中,成为感恩天地、感谢稼穑、祈福来年的信仰积淀与文化符号。
从传统中发掘创新,在古老中创造未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机械化的发展,今天的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和知识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农业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创造价值、放飞梦想。今年,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代表了许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山西平利“多多农园”带头人王秀梅,通过直播带货,将农民们的产品卖到了养生茶类目好评榜第一名;山东济宁的90后周晴晴,开发出全国首创的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产量翻番。这些生动的事例,是农业农村发展旺盛生命力的实证,充分表明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稳步增长,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人口。据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今年,2856亿斤夏粮和546亿斤早稻已经丰收到手,秋粮面积也已落地,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巨大潜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红火起来,让广大农民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漏、一个不少。(曹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