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公众前往明阳山殡仪馆送别袁隆平院士。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群众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悼念袁隆平院士,向袁隆平院士遗像献花,并把想说的话制成卡片放在鲜花中。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西南大学校园内的袁隆平院士塑像被鲜花围绕。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24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的老人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这几天,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袁隆平的哀悼和追思、崇敬、感激。有小男孩小心翼翼给稻穗挡雨,向袁爷爷行少先队礼;有人给他的照片撑伞,“不能让爷爷淋着了”;有人坐几个小时高铁从外地赶来,送上表现袁隆平在稻穗下拉小提琴的剪纸作品。鲜花留言卡上的话诉说着人们的哀思:“今后,我一定好好吃饭”“你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留给世界一片稻香”“瓮里有米,心中不慌,风吹稻香,千古流芳”……
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吃饱饭的满足和幸福。袁隆平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让中国人有饭吃、吃饱饭;他的成就又是如此伟大,不仅让中国人端牢了手中的饭碗,还让越来越多贫困国家的人能吃上饭。据统计,杂交稻自1976年推广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他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目前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袁隆平留给我们的不仅有杂交水稻,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楷模。他心有大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胸怀世界、造福人类;他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几十年如一日,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袁隆平曾把自己比做一株水稻,他说:“我本根植于红土地,沐浴着阳光,而后甘愿将沉甸甸的稻穗奉献给人民。”把自己奉献给人民的人,人民也会永远铭记他。(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