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新冠疫情特别会议开幕,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就大流行病召开的特别会议。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敦促各国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协调行动,以抗击疫情。新华社 发
本期提要
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
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呼唤更多大国担当。
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从国际上来看,每一个国家都面临“赶考”。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人类社会面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
若干世纪前的美国开国元勋们可能无法想象,为促成民主而设计的分权制衡体系会在无形中埋下隐患,造就了日后美国的“否决政治”及分裂化特征:长期的两党角力,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竞争而竞争,民众利益被抛在脑后,影响了执政效率和国家治理效能。
疫情冲击下的美国经济和社会矛盾
疫情暴发之前,道琼斯指数还于今年年初创下历史新高。但随着疫情在美国本土暴发,市场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各大股指期货齐齐走低。尽管金融市场韧性较好,部分专家在第三季度也看见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反弹迹象,但这一整体经济衰退的趋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相反,鉴于疫情还会持续,美国距离走出困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疫情以来,美国还于6月末开始暂停发放部分种类非移民工作签证。对此,白宫的公开声明称,受疫情影响大量美国劳动者失业,美国政府的举措旨在确保企业在雇人时首先考虑美国劳动者。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区域和种族间的巨大贫富差异。族裔方面,黑人和西班牙裔的贫困人口比例分别是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1.8和1.5倍。其中黑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占13.2%,但在贫困人口中占23.8%;西班牙裔人口占总人口的18.7%,但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8.1%。从地理区域来看,美国50个州中,新罕布什尔州贫困率最低;而密西西比贫困率最高,占本地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是前者的三倍多。总体上,东海岸城市的富裕程度远高于南部地区,全美最落后的十个州有六个位于美国南部。
疫情没有得到全面控制之下,美国社会的其他问题也开始爆发,最为突出的则是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种族矛盾问题。其中最为引发关注的便是“弗洛伊德事件”。
当地时间5月25日,46岁的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假钞被捕时,被白人警察德里克·肖万单膝跪在其颈处超过8分钟,最终导致失去知觉并抢救无效死亡。其间,目击者拍下了弗洛伊德被压制在地时痛哭呼喊“我无法呼吸”的视频,并上传至社交媒体,从而点燃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网民的愤怒。
自次日开始,数千名示威者上街游行示威来抗议警察暴力执法、种族主义,呼喊着“黑人的命也是命”,要求对警察制度进行改革,其中一些示威甚至演变成了大规模暴力冲突。
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执法机构中针对有色人种的过度暴力,警民关系也因此出现僵化。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进行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于警察的信任度与四年前相比出现了显著下降。尤其在警察是否“使用适当的武力”“平等对待每个种族”和“让警察为不端行为负责”这三个问题中,超过六成的美国人对警察的表现有着负面评价。这比起2016年翻了一番。
国内外一系列抗议浪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5月28日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导致非洲裔美国人弗洛伊德死亡的行为,并敦促美国当局采取措施制止类似事件发生。随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于6月19日通过决议,名为《防止执法人员过度使用武力和其他侵犯人权行为,促进和保护非洲人和非洲人后裔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美国大选的政治版图分裂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国选举人团按照各州选举结果投下选举人票,确认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赢得美国大选,成为下届美国总统。令公众关注的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
不仅仅是作为每四年一次“驴象之争”的标志,美国总统大选也深刻反映了当今美国波谲云诡的政治生态。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选民结构的动态变化将长久影响美国政治版图。美国人口普查局十年一次的统计结果显示,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各州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少数族裔人口比重增大、多种族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在美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少数族裔人口结构却呈现年轻化。
自2010年以来,拉美裔从占全国总人口的16%跃至18.5%,即大约每5个美国人中有1个就是拉美裔。黑人和亚裔则存在小幅度有限增长,分别稳定在总人口的13%和6%。在这一趋势下,到2050年美国大部分人口将是非白人。
受此影响,每个州分配的众议院议员席位将会发生变动,南部与西部的政治地位也随之凸显。更重要的是,两党的选民基础也由此产生结构性调整。民主党逐渐向城市中产选民、少数族裔靠拢,而共和党则逐渐吸纳了城郊与农村地区民众、保守派人士的支持。从代际层面来看,出于对社会福利方面的高敏感度,老龄化人口或将更多转向共和党,而千禧一代可能会倾向于民主党。
欧洲区域一体化遇阻
今年1月31日,英国开启了脱欧的11个月过渡期,直到近期因贸易上无法达成共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可能考虑无协议脱欧;在法国,10月接连发生惨剧:先是巴黎一位历史教师缪埃尔·帕蒂被疑似伊斯兰极端分子当街砍杀,随后尼斯圣母教堂再生事端,一名突尼斯籍男子持刀行凶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上述事件追根溯源,是欧洲近年来经济放缓形势下极右势力的崛起。同美国相似的,他们大多由社会中下阶层组成,将自己视为全球化浪潮下的“失败者”,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反而饱受失业、社会福利缩水等问题困扰。对于欧盟和现状的愤怒回应,这些民粹主义者普遍敌视全球化进程,强调国家内部团结与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欧盟,反对移民,反对货币一体化等。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2020年,特朗普治下美国政府试图减少美国在北约国家的驻军,威胁退出北约;同时还于近期因伊朗问题实施了对土耳其的制裁。拿盟友开刀已非首次。以经贸关系为例,21世纪初,小布什政府曾因本土钢铁行业低迷而开始对中、日、欧征收为期三年的30%关税,后因欧盟的威胁才被迫隔年取消。15年过去,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目标与单边主义行径的影响下,2018年上半年本届政府就再次扬言对欧盟征收高额关税,随后在当年6月1日正式生效。今年,尽管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但是这并不影响美国计划继续对自己的伙伴国家征收新关税。8月12日,美国政府宣布维持对欧洲飞机制造商空客所产飞机加征15%的关税。
此外,据媒体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将修改总价75亿美元的欧盟产品课税清单,剔除英国和希腊部分产品,添入同等数额的德国和法国产品。食品、酒类、服装在内的过百种欧盟产品被列入了清单,继续承受25%美方关税。
世界格局加速演变
此前《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发出“新冠病毒会毁掉美国人对联邦政府残存的信任吗”之问。文中提到,民调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度已经达到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剧了不信任。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则进一步显示,77%的受访美国人认为经过此次疫情,美国社会更为撕裂。
毋庸置疑,美国国内多层级的政治极化与分裂化正在给未来美国社会注入更多不确定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在政府角色、种族、移民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随着美国党派内部思想的同质化和党派间理念的高度异质化,政治精英极化已经愈发明显。
两党之间的“共识”被难以妥协的“冲突”所取代,破坏着美国政治程序的运转。其次,不仅限于国会大厦内的两党争斗,整个社会不同族群、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群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分裂”态势,成为美国面临的一大困境。对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变革的看法正面或负面,就足以在政治上将美国社会分化为两个阵营。
具有明确党派认同的选民普遍对彼此的敌意正逐步增加。超过三分之二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认为,两党的选民不仅在计划和政策上存在分歧,而且在基本事实上也无法达成一致。这般动荡,加上今年疫情、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国际层面,区域的分裂折射出国际权力的动态变化与“不平衡多极”趋势的产生。欧美攻守往来的背后则是黯淡的合作前景和短期内较难弥合的裂痕。对于欧洲而言,法国作家让·弗朗索瓦·勒韦尔评论道,其昔日殖民主义时期的“荣光”和世界中心地位早已消散。
“美国优先”的旗号,让欧洲人意识到美国对待欧洲盟友的真实态度。因此,欧洲民众普遍认为,欧洲的外交政策不能再听命于美国。其实,美欧之间发生利害冲突,在历史上数见不鲜。
如今的欧洲持续内外交困,不平等、不稳定的盟友关系将使其受制于美国的阴影之下,这是欧洲面临的一场考验。
但是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没有变:和平与发展,这是维持国际关系向前发展的压舱石。
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呼吁更多的大国担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新的全球观,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共识。
世界回不到过去,人们在求索未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一步步成为现实,人类社会对健康安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只要各国之间以诚相待,一定会探索出合作共赢的康庄之路。
(陈定定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