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从“三来一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11-26 浏览次数:229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4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动能,从早期“三来一补”到如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三来一补”起步,中国经济实现崛起


  改革开放之初,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既缺资金,也缺人才,更不了解国际市场,必须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当时可以与外资合作或交换的,主要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1978年,广东省东莞县第二轻工业局设在虎门的太平服装厂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太平手袋厂。这是全国首家来料加工企业,投产第一年就为国家赚取外汇60多万港元。

  “太平手袋厂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外商参观,后来这些外商也陆续把工厂搬到附近。很快,模具厂、印花厂、五金厂都来了。”太平手袋厂原厂长唐志平回忆道。

  自此,被称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企业在东莞、珠三角遍地开花,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成为全国潮流。我国陆续出台大量鼓励发展外贸的政策,出口额从1979年的136.6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2年的849.4亿美元,对国内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我国出口贸易开始注重“以质取胜”,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明显上升,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1992年的5%增加到2001年的17%。

  加入WTO以后,伴随与世界贸易运行机制的接轨,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引进外资规模巨大且平稳发展,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不断上升,弥补了内需不足的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

  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中国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工厂”,带动了经济的强势崛起。“MADE IN CHINA”的标签随着商品流、信息流激荡全球,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东莞厚街镇是我国最大的制鞋业出口基地。2015年底,尽管出口量上升15%,但东莞绿洲鞋业总经理、台商李嘉泉仍感到沉重压力:出口单价被压低了2%,3000多元的月薪还招工不足,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不到一半的月薪就让年轻工人蜂拥而至,做一双鞋的成本至少低3美元。

  “三年前客户报价会给我们‘八趴’(8%)毛利,现在低到‘三趴’。各种成本都在涨,只能靠把量做大,一直扩充很辛苦。”李嘉泉快言快语。

  低端制造业的困境只是个缩影。随着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依靠外延扩张、以资源严重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以“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发展擘画了阶段分界。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难以消减,有世界经济乱云飞渡的波及,也有中国自身体量庞大的新特点,但根子是结构性问题,看似需求放缓,实则有效供给不足。

  现实中,一方面中国企业大量产品卖不掉,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直线增长,每年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

  从各国发展经验看,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正在有力推动全球供给体系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对布局。必须把握住这个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历史性机遇,将其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如果说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回答了发展新阶段‘怎么看’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阐明了发展新特征下‘怎么干’的方法论,是指导经济工作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清重点,明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方向明则路径清。三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因时而变。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再到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朝着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

  这是2018年上半年经济半年报: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增长区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9.2%,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9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4.3%,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成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

  这些体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数据,不仅展现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显著成效,描绘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健康底色,更是我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动力所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段相宇)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