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图为重庆新貌。新华社发
福建省福安市纪委监委开展项目化监督,为企业发展疏通堵点、痛点,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某电动船舶生产企业了解情况。吴其文 摄
“五一”期间,游客在给城市、景区带来人气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这些城市和景区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图为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天星桥景区游览。 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尹博。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理解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的重要意义?
尹博: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要求。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到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例如,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要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要求,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西藏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等等。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再次要求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各地区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子系统”,尽管每个子系统都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使命任务,但在发展中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谋划思考、协同配合。只有各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实现结构上嵌套、功能上协调,要素有序流动,才能够发挥出系统整体功效,也才能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果我们把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的8场区域发展座谈会串联起来,就会看到党中央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谋势。在这8场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切入点”,就是党中央在谋划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赋予相关地区当前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战略使命。
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这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各地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善于运用新发展理念,精准定位本地区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既要找准自我发展的小坐标,又要把握全国发展的大方位。同时,要统筹好短期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中发挥比较优势,进而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实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是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地方来说,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意味着在更大的视野里谋划和推动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重庆为例,重庆大山大水、地处内陆,开放的基础条件远不及沿边沿海地区。近年来,重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腹地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一跃从西部山城成为开放前沿。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新定位,必将让重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方向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六个坚持”具体要求贯通,蕴含着“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等重要内容;与全国发展大局贯通,凸显了重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功能,强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与重庆的发展实际贯通,充分体现了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游最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找准这个“切入点”,重庆必将迎来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既大处着眼,把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又细处着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记者:找准切入点,首先要做到大处着眼,把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统筹推进。请您结合西部地区以及重庆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做到大处着眼?
尹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从大处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以及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经略西部地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重大区域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考虑。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求“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一论述将西部地区发展放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大视野中,进一步明确了西部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其中,“大保护”被置于首位,蕴含着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深远考量。在重庆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这是对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新的战略定位,也充分体现了大处着眼的发展思路。
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为我们谋划推进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从大处着眼,形成科学认识是前提。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其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我们谋划发展的逻辑起点。要不断深化对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什么样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问题的理解,精准把握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科学研判自身优势和短板,深刻把握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大处着眼,遵循主体功能定位是根本。从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定位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地区层面而言,主体功能定位是充分释放比较优势,精准施策对接国家战略的着力点。比如,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这决定了西部的功能定位,因此我们要抓好大保护,时刻牢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记者:找准切入点,也要做到细处着手,根据各地禀赋条件、发展潜力等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发展,如何做到细处着手?
尹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
在座谈会上,谈到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蕴含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细致考量;强调“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进一步指明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在谈到“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时,又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布局、营商环境打造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部署。
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论述不仅分析了重庆的比较优势,还为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对重庆发展优势的细致分析和精准定位。还比如,“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论断,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总体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辩证法。
做到细处着手,首先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在构建“一盘棋”格局中,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比如,重庆具备齐全的产业门类和厚实的产业基础,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潜力巨大。要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现代制造业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细处着手,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是关键。在明确了自身定位和发展优势后,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将其转化为统筹发展的纲领、谋划发展的依据、推动发展的举措。例如对重庆而言,当前要紧扣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新定位,充分发挥在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记者:做到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要求领导干部从哪些方面提升能力本领?
尹博: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新征程新使命,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要提高政治能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各级领导干部要担当起这项光荣使命,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善用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要培养战略眼光,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加以思考,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抓住战略关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同时因地制宜找准抓手载体,创造性贯彻落实,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善于战略决断,在把握住全局和关键的基础上,敢于决策,善于决断;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善于积极应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于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的策略,要注意及时总结评估,对那些偏离中央战略的,要及时调整。
要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进行全面统筹,既使各种要素各归其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又促进各要素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和协同发展,促进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好、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方面必须不断提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水平,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牢牢抓住畅通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问题方面寻找改革突破口,破除影响社会总生产和总需求有效衔接的顽瘴痼疾,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西部地区来说,尤其要注重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推动区域协同、握指成拳。
要提升专业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专业能力的培养,一靠学习提高,二靠实践磨炼。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长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同时也要主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让自己的认识和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要积极实干担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实干担当的政治内涵,立足本职工作,增强实干担当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