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5月31日电 (杨文明、李发兴)“群众的烦心事和群众的堵点、痛点就是我们改革的突破点。”5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李微表示,近年来,云南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每年都出台一个重大政策,实施一个专项行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下更大力气解决。
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李微介绍,“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使政府权力不断“瘦身”,省级先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92项、下放268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62项,全省共精简证明材料1868项,全省范围内保留的证明材料只有166项,其中基层开具的只有6项,精简率达到92%以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中的羁绊正在逐步消除,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的障碍正在破除,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比如群众办事需要反复跑、多次跑,办事缺乏整体流程,需要分别问,多次问,办事标准不统一,同一事项不同地方审批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为努力实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5月28日,云南印发了《云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等“六个一”行动。
《方案》提出了6个行动计划,共20条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全省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8个工作日,昆明、曲靖等地不超过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从申请核准(备案)到获得施工许可全流程、各环节的政府审批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再砍一半以上,审批总时限不超过80个工作日。建立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地在线办理事项数量2018年底达到75%、2019年达到85%(省级不低于90%)、2020年达到95%以上。加强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管理,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在129个县(市、区)和各类开发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 到2020年,“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事项的90%以上,简单性事项和个人事项实行“马上办”。加强个人、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加快建成全省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确保证明材料只减不增。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李微介绍,《方案》的一些具体措施在国家要求基础上适度超前,这主要考虑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符合云南的实际情况。那么,云南又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六个一”行动落到实处?如何做到放而不乱?
“改革需要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群众获得感的多少,是衡量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李微说,近年来,为确保“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云南已经构建了由政府督查、政策审计、第三方评估以及舆论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省政府组织了两次针对“放管服”改革的专项督查,审计部门也将对部分州、市“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营商环境的评估结果,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对各州、市的综合考评之中。今年,省政府将继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将《方案》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之中。
只有更有效的“管”,才能促进更大范围内的“放”。李微表示,必须改革传统的“人盯人、普遍撒网”的烦苛监管方式,把提高监管效率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要求,持续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所以,云南要继续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改革,加强涉企信息集中归集公示,加强联合惩戒。
李微介绍,云南各级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已经公布,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改革措施,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加强涉企信息的集中归集,努力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