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党建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常坐坐矮板凳

发布时间:2018-02-13 浏览次数:336 文章来源:人民网
  岁末年初,不少地方正在火热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干部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改进工作作风、书写为民情怀,勾勒出扎根实际、联系群众的生动图景。

  不禁想到一则故事。上世纪50年代,彭德怀到基层部队视察,参加一个班的讨论会。一位干部搬来一把椅子,战士们又垫上一床被子请他坐,而他却坐到了战士的矮凳上。在分析一些新独立国家政局不稳时,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并借此告诫干部“要常坐坐矮板凳”。坐矮板凳还是高板凳,看似小问题,却映照着思想觉悟,检验着群众意识。

  常坐坐矮板凳,就是要以基层为镜,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只要把种子播在土地上,就能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结果”。基层蕴藏着群众的无尽智慧,潜藏着人心的无穷力量。勇于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向上生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强调的,“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多听听群众的呼声,多想想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才能“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板凳究竟该怎么坐?关键是要跟基层面对面、与群众心贴心,涵养担当尽责的工作作风。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上,距离不可能产生美。时至今日,眼里看不到基层、心里装不下群众者并不鲜见。有人热衷“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轮下生风,脚下生锈,点到为止;有人留恋冬暖夏凉的办公室,习惯“开会了解”“电话解决”,远程指挥;有人享受前簇后拥的排场,摆摆架子、打打官腔,高高在上。群众心中有杆秤,干部的表现,决定着心与心的距离。如果行动上远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里游离群众,自然也就无从听到真言、取得真经、收获真章。

  甘坐矮板凳、会坐矮板凳,就容易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中拉近心灵的距离。孔繁森认为,“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一句饱含真情的“我是您的儿子”,打掉了干群间的无形之墙。廖俊波在车上备着衣服、雨衣、雨伞和被子等“四件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被称赞“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无论何时,深入基层、做好调研,都当以平视的眼光看待群众,平和的语气对话群众,平等的身份对待群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走基层、做调查是一场走访慰问之行,也是一趟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之旅。带着一份真诚,捧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常坐在矮板凳上听民声、访民情、化民怨、解民难,“以人民为中心”的种子才能扎根于基层的沃野。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