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总用“老方子”,靶向就是“车”和“吃”,“四风”变形看不穿,总是纪委“一家忙”,也令众多纪检监察干部痛感“疲于奔命”“力不从心”。如是“单曲循环”,不能推陈出新,就会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前败下阵来。想要告别痛点,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
新技术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监督力量。
《“人人拍”,让“四风”无处遁形!》——本报昨日刊发的这篇报道,介绍河北省秦皇岛市纪委一年前推出“‘四 风’问题人人拍”网络监督软件,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媒体开辟了一条纠“四风”的新通道。“通过‘人人拍’反映的举报就占到8成以上”;“相当于多了4万多 名党风政风监督员”……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小小创新,带来的是监督“四风”的“用户”和“流量”飙升,让人见识了“新技术+群众路线”释放的巨大力 量。
众所周知,“四风”问题不仅量大面广,而且还会变异升级,穿上“隐身衣”,钻进“青纱帐”。监督总用“老方子”,靶向就是“车”和“吃”,“四风”变形看不穿,总是纪委“一家忙”,也令众多纪检监察干部痛感“疲于奔命”“力不从心”。
想要告别痛点,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强化党的自我监督的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 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正如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在“六条工作体会”中指出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纠正“四风”就很难取得今天的成 效。要释放群众和媒体监督正能量,让“四风”无处藏身,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十八届中央纪委在“紧紧依靠人民参与支持,使群众监督无处不在”方面一直坚持创新,这是有目共睹的。2013 年9月,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设立首个专题举报,受理群众对中秋国庆期间不正之风的举报;2014年4月,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 通“四风”举报直通车;2015年6月,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手机客户端上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为群众 举报搭建一个更便利、更快捷、更直接的监督平台,探索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让坚持、巩固、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和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建立在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的坚实基础上。
从中央纪委的“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开通首日“最快的时候1分钟接到3条,平均下来大约1分半钟能接到 一条”,到基层纪委的“通过‘人人拍’反映的举报就占到8成以上”“这4万多个用户,相当于4万多名不在编的党风政风监督员”……拥抱“互联网+”,官方 与民间的反“四风”合力正在生成新气象。可以预见,纠正“四风”的执纪能力、监督效率,必将在这样一种“人人可监督”、“动动手指可举报”的现实之中,得 到质的提升。
事实证明,只要是技术和态度能够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想一想、议一议、等一等、看一看转化为“落实”。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看准了的事,就要下决心、马上办。(记者 陈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