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为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使用过的公文包,图②为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时赠给彭德怀的三用电视机,图③为彭德怀最后一次回家乡考察时用过的煤油灯(复制品)。
编者按:
他是“横刀立马”的大将军,他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为党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彭德怀。
今年是彭德怀诞辰120周年,本刊推出特别策划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一个黑皮公文包
在彭德怀纪念馆陈列着一个由彭德怀警卫参谋景希珍捐赠的黑皮公文包,是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用过的,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公文包长28.5cm,宽37.9cm,厚3.7cm,多处磨损,包扣严重锈蚀。这个公文包既是彭德怀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联合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联合国军”的见证,更是他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体现。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血与火的较量,把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曾不无伤感地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面临技术装备劣势和异国作战、后勤保障极端困难等不利条件。彭德怀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祖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以大无畏的气魄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率领中华英雄儿女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拥有第一流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
一台三用电视机
纪念馆还陈列着一台三用电视机,集电视、电唱和收音于一体,是1957年11月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访华时赠给彭德怀的礼物。在上世纪50年代,这种牌号为“白玫瑰”的电视机,是专供苏联领导人享用的“珍品”。电视机备有电缆遥控;收音机可以收听长、中、短三个波段;电唱机的唱针为红宝石,耐用性强,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在俄文说明书上,有彭德怀手书“简短的描述”。
当时中央电视台刚建成开播,在北京城里电视机也属稀有物。彭德怀认为自己已经有一台电视机了,这台“白玫瑰”应该让其他人享用。于是,彭德怀把它赠给了陈毅安烈士的妻子李志强。
他常对身边人说,无数战友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全靠他们的妻子照料和抚养,年复一年,多么不容易啊!因此,对待烈士家属,他一有机会就尽量照顾。
彭德怀不苟言笑,给人威严、疏离的感觉,但当你走近他、了解他,就会明白他的温暖,感受到他那颗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
战争年代,他为官兵饥送食、寒解衣,为群众筑堰修渠、替老弱挑水担柴;和平年代,他多处调研,四处走访,了解民生疾苦,为穷苦百姓奔走疾呼。就算在人生迈向巅峰的时期,彭德怀仍评价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没有忘本,依然把自己放在群众中,与群众紧密地站在一起。
一盏煤油灯
1961年,彭德怀最后一次回家乡乌石考察时,使用过一盏煤油灯。如今,在彭德怀纪念馆里陈列着它的复制品,向前来参观的人们默默述说着当时的情景。
1961年10月,彭德怀第二次回乡考察,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乡。在家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为了解群众的真实生活,彭德怀没有住招待所,而是住进了自己的旧居。
他在旧居先后接待两千余名干部群众,并多日奔走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到人民群众中走访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情况。
他居住在旧居东正房,房内摆设十分简陋: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书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当年,彭德怀便是坐在书桌前,依靠着这盏煤油灯的光亮,埋头写下了5份农村调查报告,供中央、省委参考。
有一天夜里,彭德怀坐在煤油灯前,正撰写着关于乌石大队的调查报告。当他写到“同一时期,群众生活发生很大困难,浮肿病人一度增至63人”时,心里非常难过。煤油灯的光亮将彭德怀拧着的眉头照得更加明显,他一会儿坐在桌前提笔写字,一会儿又站起在屋内走动,沉重的呼吸声越发映衬了寂静的夜晚。终于,彭德怀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化作一笔笔苍劲有力的字迹写进了一份份“讲真话”的调查报告中……
而这些在煤油灯下的夜晚,更是彭德怀实事求是、平易近人、心念人民的朴质情怀的生动写照。
(毛星芝 许心星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