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种树既是种树者对自然生态的呵护,也饱含着其涵养政治生态的大爱。从杨善洲,到右玉精神,再到塞罕坝的绿海,这不正是共产党人既改造自然,也改善政治生态的生动体现吗?
不管是观古,还是览今,总会发现种树与立德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宋人洪梦炎在《高斋桂窟》中写道:“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前人能种后人传,自有清阴满庭户。一个人播下绿荫,让后人收获,这是多么大的胸襟。可见,种树即种德,造林即造福,种下树木,也是立下政德。
张飞柏至今荫护四川蜀道。张飞柏是一种古柏树,民间又叫“皇柏”。这些柏树传说是当年张飞号召人民所植,故名。张飞柏在四川古蜀道分布较多,北起四川阆中,南到成都,集中分布在剑门蜀道两旁。
左公柳至今滋润西北大漠。当年,左宗棠率领大军收复新疆,深感西北气候干燥,了无生机,于是每到一处便动员军民植树造林,计有26万株。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其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张飞、左宗棠以及历史上很多种树之人,既关注江山社稷,又关心民生疾苦;不仅为后人留下一片风景,也让自己成了一棵“政德树”。
在我们党内,也有很多领导干部钟爱种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种树将军”“种树书记”。他们不仅播下希望、造福后代,还留下政绩政声、立下丰碑心碑。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下后,22年带领群众人工造林5.6万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善洲逝世前,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尕布龙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义务担任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截至目前,西宁南北山共完成绿化20.93万亩,相当于给每位西宁市民“赠送”森林104平方米。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树木胜口碑。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看到兰考泡桐,就会想起焦裕禄;看到东山木麻黄,就会想起谷文昌;看到太行果树,就会想起李保国;看到东北大梨树,就会想起毛丰美;看到寿光杨树一行行,就会想起王伯祥……一片绿荫,惠泽后世。对那些种树的共产党人来说,种的不仅仅是树,更是德。在党员干部心中,什么都比不上播撒绿色、造福后人。
治住黄沙始到金。前不久,山西省宣布右玉县脱贫摘帽。右玉县能有今天,离不开县委书记一任接一任带领干部群众栽树治沙。从片片黄沙到片片林海,右玉人民迎来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在右玉县有一棵树叫“荣怀杨”,名字取自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从种下“荣怀杨”开始,一场穿越时空的植树造林“接力赛”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下起跑,一跑就是70年。这70年,右玉不仅改了天、换了地,还留下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过塞罕坝的人,都会陶醉于那里的美丽,震撼于那里的纯粹,感动于那里的奋斗。56年来,塞罕坝人坚守平凡、苦干兴业,让茫茫荒原变身数百万亩林海,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奇迹的背后,包含着共产党人的愚公精神、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塞罕坝已不是一片森林,它被赋予一种人文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大德和公德,也展示了他们改天换地、造福子孙的公仆情怀。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多党员干部种树,改善的不仅是生态,更是心态;优化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心境。前人播绿立德,后人睹树思人,感其精神,也必将奋发有为、前仆后继、共创美好。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种树既是种树者对自然生态的呵护,也饱含着其涵养政治生态的大爱。从杨善洲,到右玉精神,再到塞罕坝的绿海,这不正是共产党人既改造自然,也改善政治生态的生动体现吗?(桑林峰 郝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