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夏衍: 家国情怀泽后人 巨匠光华映钱塘

发布时间:2016-08-15 浏览次数:511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夏衍

  夏衍(1900-1995年),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我国著名文学、戏剧作家。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夏衍的一生,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开展艺术创作,将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其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坚强又乐观是父亲最坚定的人生态度,不论处在何种环境,都不会因遭受挫折而丧失信心。”日前,夏衍的儿子沈旦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从不悲观失望,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几次大难不死,也许可以说是侥幸,但久经折磨而未改初衷,这是因为我对祖国、对人民、对全人类的解放抱着坚定的信心。’”

  “父亲以身示范,他的言行让我耳濡目染,影响着我一生的成长。”沈旦华说,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即使身处困境,也从未怨天尤人、甚至颓靡消沉,总会提醒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沈旦华回忆说,父亲知识渊博,但又很谦虚谨慎,尤其不喜欢有些人自称是什么“家”,他说还是称“者”为好,如作者、记者、电影工作者等等。他给身边工作人员安排工作时总要说一个“请”字,也不会对工作上出现小差错的同志发脾气。林缦是他的最后一个秘书,父亲重病期间的一天,林缦说了句“快去叫医生”,父亲听到后立即更正道:“快去请医生。”

  “待人处世谦逊有礼,与身边的同志平等相处,对待个人职务及待遇从不计较,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沈旦华回忆说,父亲虽然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来没有让人感觉到身上有什么官气,他永远是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他坚持几十年来从不利用职位搞特权。在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市文化局长期间,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辆最新的别克小汽车,这在当时的上海是很少见的新车,结果他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要求换成一辆普通的雪佛兰车,他说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别人认为“大官来了”。他担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后,组织上配给他一辆豪华丰田车,但他能少用就尽量少用。他的这种言行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沈旦华说:“当年外出办事,我们从来不会想着要蹭父亲的‘专车’,这种不以公谋私、自觉自律的行事规则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心底。”

  沈旦华说,父亲生前有两大爱好,一个是集邮,一个是收藏字画,这些收藏可谓价值连城。到了晚年,父亲将珍藏的纳兰性德手札长卷连同自己毕生收集的珍贵邮票共233件都无偿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他还将珍藏的百余幅包括“扬州八怪”、齐白石等名家字画也无偿捐给了浙江博物馆。

  名人收藏邮票、字画很常见,但将毕生所藏捐赠国家的却并不多见。夏衍曾说:“这些收藏都是国家的,我只是代为收集而已。”

  夏衍于百忙之中,东觅西寻,倾数十年工资和稿费之大部分换来的这些文物,原来是代国收宝。夏衍最后一次住院,又嘱咐家人将所藏的2800册图书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为他“将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夏衍无私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女们。2009年,夏衍女儿沈宁又将父亲留下的7539件邮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近年来,夏衍子女还陆续整理出不少夏衍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并无偿捐献给相关研究机构。

  家国情怀,在两代人的捐赠中得以传承。夏衍的孙女沈芸说:“祖父一生只为兴趣追索,懂物惜物,风雅自乐,但在国家大义面前,情怀慷慨,奉献全部。”也许,这正是夏衍对后辈的期许,也是他们家风的写照。(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关佳晶)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