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3年安徽省重点工程职工(农民工)无损检测探伤工技能竞赛在中铁四局合新铁路铺轨基地举行,众多青年技术能手在比赛中各展所长、比拼职业技能。 新华社发(吴怀球 摄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工人阶级要以忠诚可靠赓续工人阶级政治本色,以劳动创造担当工人阶级使命任务,以过硬本领展现工人阶级时代风采,以团结奋斗弘扬工人阶级崇高品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刘丽红。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全面系统深刻阐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请您谈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彼此间有什么联系?
刘丽红:劳模精神是特指劳动模范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使他们能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所坚持坚守坚定的职业品格、优良作风、人格境界及其展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概括来说,就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具体来看,“爱”和“敬”强调对岗位和职业的热爱、尊敬;“争” 强调敢为人先的闯劲、拼劲和干劲;“一流”是目标,不懈努力以达到尽善尽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内在动力,不图名利、专注付出,胸怀祖国、服务社会,努力拼搏,将个人事业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劳动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从早期农耕生产实践,到近代革命实践,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劳动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构筑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底色,汇聚起“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劳动精神,是从千千万万劳动群众身上提炼和升华出来的精神气质,能够激励和指引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基础性。劳动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崇尚劳动”强调对劳动者群体的尊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热爱劳动”是对劳动行为的一种内在选择和情感表达,相比崇尚劳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辛勤劳动”是为他人和社会及时有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对劳动过程及其强度的充分肯定;“诚实劳动”是指劳动认知客观、劳动行为务实和劳动成果真实,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
工匠精神起源于工匠,是千百年来工匠在劳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体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优秀品质。党的二十大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所以说,迈向制造强国过程中的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也不是停留在手工作坊之中,而是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力、以高质量为追求,在坚守中追求创新突破。概括起来就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执着专注”是指执着的态度和专注的程度;“精益求精”代表着更高的追求、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自己;“一丝不苟”是指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精神;“追求卓越”表明肩负崇高使命、自我超越、关注细节。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根基,离开劳动创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更高层次的升华。具体来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二者在产生机制、评价标准、时代背景、职业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但都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文化的精髓,具有共同的文化底蕴。二者都强调立足于职业岗位,取得突出业绩,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具有共同的价值导向;都要求练就卓越技能,用个人的劳动实践阐释劳动的境界,因此具有共同的价值实现。
记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系统梳理一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发展脉络。
刘丽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镌刻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发展的光辉历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都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
关于劳模精神
萌芽形成时期,从1931年到1949年。在这一阶段,我们制定了劳模评选范围、条件、标准和奖励劳动者办法,初步确立了劳模评选制度。经历了从个人到集体、从农业生产领域到各行各业,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一个过程。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确保了劳动英雄不仅具有优良的生产技术,更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初步发展时期,从1950年到1977年。这一阶段劳模的评选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上,他们之中既有生产能手、岗位标兵,也有科学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等,表彰重点也从工农兵转移到工业战线的先进人物,再转移到文教战线的先进人物。总体来看,劳模精神在这一阶段的演进与国家恢复生产、发展工业,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紧密呼应。
变革创新时期,从1978年到1988年。这一阶段对“先进”进行了理论概括,重新确立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表现为频率高、名称多、标准单一、来源广泛等特点,其中生产力标准成为该时期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通过劳模的榜样引领作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继续艰苦奋斗、努力发展经济,把精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稳定发展时期,从1989年到2012年。从这一阶段开始,表彰年份与同时期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重合。劳模评选也呈现五个特点:第一,评选方式更加科学、民主。第二,评选标准更加合理。第三,评选范围更加广泛,劳动模范的构成多样化。第四,注重持续提高一线职工和农民的劳模比例。第五,表彰规模日趋稳定。
光荣绽放时期,从2013年至今。从2015年开始,全国劳模再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表彰,这充分体现出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党和国家对劳模评选表彰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模范表彰工作,多次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劳动模范的杰出贡献,就尊重劳模、关爱劳模提出明确要求。
关于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已经形成了重视劳动的传统,为了造福黎民百姓,不畏艰难、发明创造,这些优秀劳动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或是展现辛勤劳动的场景,或是表达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深切关爱,颂扬他们勤劳俭朴的优秀品质。
劳动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来自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在自己岗位上勤勤恳恳、艰苦创业,以埋头苦干的优秀品质不断丰富劳动精神的内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方针的明确,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极大激发了脑力劳动者的建设热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改革创新提供了全新驱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劳动对实现个人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等一系列奇迹,无不源于辛勤、诚实、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无不源于广大一线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与默默奉献。
关于工匠精神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匠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工人阶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心怀爱国之心,勇于担当作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敢为人先、创新思维、精进技艺,不断为国家填补空白,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核工业、航天航空、高铁、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革新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技能,工匠精神所具有的“突破创新、精益求精”等时代性特征,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
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的工匠精神。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调研,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在2016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就“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记者: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请您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刘丽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日前,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必将激励全国亿万职工和工会干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实干担当的奋斗姿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篇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工会特色,招收了全国第一批劳动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设立劳动教育本科专业。我们从1992年开始举办劳模本科班,至今已有31年。我们的劳模班中有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一直在用他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全校师生奋勇前进;与此同时,为了用劳模精神影响更多学生,我们至今已经聘任6批24名劳动模范学员做大学生的兼职辅导员。我们组织学校200余名师生代表和劳模学员参加了中国工会十八大的开幕式,深受鼓舞,倍感荣光,大会的胜利召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工会,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国工会十八大对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向工人阶级和各级工会组织发出了拼搏奋斗、建功立业的动员令。作为劳动和工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劳动创造担当工人阶级使命任务,以过硬本领展现工人阶级时代风采,以团结奋斗弘扬工人阶级崇高品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做到攻坚克难、拼搏奉献,诚实劳动、勤勉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