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公诚勤朴 成风化人

发布时间:2018-04-09 浏览次数:320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3月30日,一部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没有花拳绣腿,没有花前月下。电影以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先生为原型,以爱为线索,讲述了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一生。

  西北大学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内,“缅怀西大先辈”主题活动正在举行。师生们站在侯伯宇先生塑像前,聆听先生的先进事迹。以侯伯宇名字命名的“侯氏理论”在国际数学物理界具有重要影响。

  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西北大学这所百年学府,有这样一批老先生,默默坚守一方讲台,坚韧而持续地书写治学故事,像标杆与风帆,指引着万千学子,感受、诠释、传承着“文明”的高贵品格。

  85岁的著名数学家王戍堂先生如约来到教室。每周三和周日下午,他都要义务为学生们上课,与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探讨“科学就是奉献”的话题。在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中,“王氏定理”是其中之一。

  问及上课学生的情况,王老指了指已经在整理书包的几个学生,“他们是这学期才来的,我还没记住名字”,又拍拍离自己最近的学生的肩膀,“他们几个已经坚持一年多了”。老先生的希望是通过教学,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过去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传递给当下的学生。

  张岂之老先生是位“90后”网红。作为“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每一学期都会走进“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的现场,为师生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0月15日,张岂之先生在西北大学建校115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睿智、深邃的目光坚定如常,被一张照片定格,刷爆了师生校友的朋友圈。

  自1984年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可爱的祖国”系列讲座算起,在张岂之先生的推动下,西北大学已坚持34年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励了几代西大学子,主动亲近传统文化、领略思想智慧隽永之美。张岂之先生说:“虽然我已经90多岁了,但我一定会用剩下的时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心得,写成更多的作品。”

  底蕴厚重的百余年历史,淬炼出历久弥新的大学精神。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说:“‘公诚勤朴’校训凝聚着西北大学的精神与灵魂,是西北大学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滋养了一代代西大人成长的文化土壤,是校园文明的鲜亮精神底色。”

  这些公诚勤朴的老先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的践行者,是西北大学校园文明身体力行的推广者。

  西北大学通过长期、系统的精神引领,让大学精神在师生头脑中萌芽壮大,启迪智慧、厚植德行、成风化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每一名西大学子,第一次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镌刻在一方巨石上的“公诚勤朴”四个朴实而厚重的红色大字;每一年的毕业季,毕业生都会收到母校赠送的一方蓝田玉印章,寓意“质本洁来还洁去”;每一届的迎新晚会、毕业音乐会,西北大学师生排演的校园文艺精品节目《英雄如歌》都会上演,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杨拯陆、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舍己救人的烈士郭峰和侯伯宇、龚全珍等师生先进典型群体的事迹被一次次再现。

  西北大学注重师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2015年,西北大学在陕西全省高校中率先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在学生餐厅取而代之的是可循环利用的纸袋、纸盒。以学生诚信档案为约束手段,如实记录学生的“诚信”或“不诚信”行为,培育了诚实守信从小事做起的行为自觉。

  “在‘实’‘细’‘小’上做文章,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习惯、一种大学文化,使文明校园建设凸显‘西大气象’。”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
010-699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