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山西省纪委监委电梯口的指示牌。闫晓雅 摄
湖南省株洲市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第三纪检监察室(执纪监督部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研究问题线索。邹太平 摄
改革,必然是“里子”的变革、内涵的深化,必定要触碰体制机制。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全面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被列为本年度第二项重点工作。伴随着各级人民政府的监察厅(局)、预防腐败局和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会,以及纪委监委的合署办公,纪委监委内部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市地级以上纪委监委探索实行执纪监督部门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
为什么要实行执纪监督部门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执纪监督部门如何开展有效监督?审查调查部门如何进行审查调查?本期关注为您揭晓!
监督者专司监督、审查者专司审查
解决权力过于集中问题
1月8日上午,山东省滨州市纪委召开常委会议,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牟春雁这位常年在执纪审查一线的“老纪检”,工作内容变了。“虽然以前和现在都是分管两个纪检监察室,但以前主业是执纪审查,现在的主业是执纪监督。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让牟春雁发出如此感慨的,便是该市在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同步探索推进的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
据介绍,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市地级以上纪委可以探索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要求,市地级以上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大多同步探索实行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让监督者专司监督、审查者专司审查。
一些地方在探索实行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后,仍延续“第×纪检监察室”的名称。如滨州,该市纪委监委机关共设八个纪检监察室。其中,第一至第四纪检监察室履行执纪监督职责;第五至第八纪检监察室履行审查调查职责。在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先行先试的北京、浙江亦是如此。
也有的地方在探索实行部门分设后,将其更名为“第×执纪监督室”和“第×执纪审查(调查)室”。如山西省纪委监委在改革后,便探索设立8个执纪监督室和3个执纪审查(调查)室。山东省纪委也明确,改革后将第一至第八纪检监察室更名为第一至第八执纪监督室;增设第一至第四执纪审查(调查)室。
还有诸如江苏等地,在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之前,便探索实行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
“从案件检查室到纪检监察室,再到执纪监督与审查调查分设,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内涵的深化、职能的转变,对于优化执纪执法业务流程、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自我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有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践中,执纪监督部门主要负责所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日常监督;审查调查部门主要负责对违纪违法行为的立案审查调查,一次一授权,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或部门。
“过去,纪检监察室既有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权,又有发现问题线索后的初核权、审查权。权力越大,与之对应的风险也就越大,容易使纪检监察室的干部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表示,分设后,就形成了线索管理、执纪监督、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构建起“防火墙”,解决权力过于集中问题。
开展日常监督、抓早抓小
为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画像”
作出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排查廉政风险点、对有问题反映的干部进行谈话函询……在浙江省杭州市,这些外界看起来的“平常事”,如今成了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邵艳的“主打业务”。
纪检监察室是纪委的一线业务部门,许多人都以为是具体办理“大案要案”的部门。但在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后,杭州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从6个增加至9个,第一至第五纪检监察室被确定为执纪监督部门,突出日常监督,有相对固定的联系地区和单位,重点把握被监督单位的政治生态情况。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抓早抓小上,对党员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邵艳说,把工作做在违纪之初,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干部远离纪律的红线、法律的底线,防患于未然,这也是党内专责监督的应有之义。
据了解,执纪监督部门通过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明确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联系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党员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开展日常监督,更好地推进标本兼治,使整个“森林”的生态趋于良好。一旦发现问题,可采取谈话函询、实施问责、制发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通报曝光、记入干部廉政档案等方式,进行处置;对需要进行初步核实或立案审查调查的问题,按程序移送审查调查部门。
改革以来,杭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坚持集体研判,探索单位和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建设,建立健全了市管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并督促指导联系地区纪委和派驻(出)机构建立干部个人廉政档案;指导联系地区纪委和派驻(出)机构执纪监督工作,实现工作走访全覆盖;搜集联系单位基本情况、廉政风险点以及巡察、审计发现问题线索情况等资料,梳理问题、探索分析把握单位政治生活状况,为联系地区和单位的政治生态“画像”……
“应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结合,坚持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面对怎样有效开展监督这一问题,杭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擎苍从具体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明确监督内容,突出‘关键少数’。”在正稳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筹划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分设事宜的重庆,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陈杰表示,他们还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开展执纪监督的实施细则,规范执纪监督工作可使用的手段、权限及程序等。
一案一指定、一次一授权
坚持纪在法前实现纪法衔接
监察体制改革后,北京市纪委监委共设17个纪检监察室,8个负责执纪监督、8个负责审查调查、1个负责国际追逃追赃。
刘铭(化名)是北京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部门的一名干部。改革前,他在第一纪检监察室,联系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那时候,联系的部门多,既要开展监督,又要联系指导有关业务,还要开展执纪审查,实在是分身乏术。”刘铭告诉记者。
而现在,审查调查者专司审查调查,一案一指定、一次一授权,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或者部门,“业务更聚焦了,‘出拳’也更有力了。”
如何做到对审查调查部门一次一授权?北京市海淀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以他们目前正在查办的一起违纪问题为例,给记者介绍了授权流程:有关部门发现问题线索后及时报案件监督管理室,案管室梳理汇总后提请问题线索排查会专题研究讨论,对于决定初核的问题线索,综合考虑问题线索反映对象、反映问题性质和审查调查部门人员力量、承担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承办的审查调查部门,审查调查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承办人员。初核后再按程序经集体决策、批准后确定是否立案。
除了召开专题会议之外,授权还可通过随机指定、主要负责同志确定等形式进行,但坚持“避免同一部门或同一承办人集中处置同一地区、部门、领域、系统的问题线索”的原则,防止形成相对固定联系。
与以往只查处涉嫌违纪问题不同,监察体制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查处涉嫌违纪问题,还要查处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等问题。这对审查调查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是要坚持纪在法前、实现纪法衔接。”杭州市纪委监委一名负责人说,在具体实践中,要始终树立纪严于法的意识,运用好“四种形态”,同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纪法衔接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可实行不同模式。比如,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纪委监委同时立案,同步进行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程序,形成纪委监委两套文书;对于党纪立案后,在执纪审查中又发现涉及违法问题的,及时提起监察立案,做好审查调查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