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宇,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市歌剧院党总支书记、
院长,重庆交响乐团团长。
心,即生命,有着超越生理定义的文化含义。人们用心来表达最纯粹、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最热烈、最迫切的期盼。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我深刻感悟到,只有永远保持一颗为党、为人民、为艺术砥砺奋进的初心,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勇攀艺术的高峰。
艺术创作经历告诉我,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艺术创作传播的引领作用,我们的作品才能与时代共生。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原创,坚持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从歌剧《火把节》《巫山神女》,到新时期的《钓鱼城》和刚刚推出的《辛夷公主》,这些作品或是讴歌劳动精神,或是赞美三峡移民,或是抒写以人为本,或是教人明辨善恶,无不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反映各个时代的真善美,实现艺术为时代而歌的理念。
多年的演出经历告诉我,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使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些年,我走遍了重庆的38个县(区)为群众演出,有时候冰天雪地,手指冻得都快拉不动琴弦;有时候,酷热中喝了35瓶水都干渴难耐。可当我走上舞台,看到观众聚精会神的目光,就被深深地打动了。
只有始终坚守“为艺术”这份初衷,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才能真正不动摇、不迟疑。面对歌剧这个艺术的“重工业”,基层院团搞创作很困难,有时经费短缺,工作量大,时间消耗长。好几次,在歌剧排练的现场,演职人员不堪重负,体力心力不济。我带着近300人的演职人员,面向国旗唱国歌,鼓励大家艰苦奋斗,努力把原创歌剧推向舞台。幸福总是眷顾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当歌剧谢幕,观众掌声雷动,那一刻,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深刻体会到,实现文化复兴的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要求每一位艺术家有使命感,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忠心。
只有始终坚定“为党”这个立场,我们才能永葆一名党的艺术工作者的精神追求。今年国庆节,我带着剧院的艺术家到香港、新加坡、约旦开展了多场名为“心灵之约”的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在香港,文化中心称“顶尖演出,扬我国威”;在新加坡,普通市民要求加演;在约旦,亲王王妃感动地说“让我永生难忘”。当文化部转发中国驻约使馆文章称,“中国民乐引领中约共庆建交40周年,影响深远”的时候,我不禁想,民乐这样经典的艺术形式为什么是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国民乐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一枝独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引领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艺术无尽的滋养。作为在党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以共产党员的初心砥砺前行。
歌剧艺术是“舶来品”,但并不妨碍我们用外国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对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信心。就如我们几天前演出的原创歌剧《辛夷公主》,它讲人、讲人性、讲人心作用,引人向善,把发生在“一带一路”上的传奇故事进行了中国化演绎,从而弘扬社会主义公正、友善、诚信的价值观。这启迪我们,只要守住人民立场、守住中国立场,我们就有底气贯通古今、联璧中西。
歌剧的中国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坚持文艺创新、求变图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实现歌剧的中国化、当代化。创新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明年重庆市歌剧院还将出品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器乐戏剧化”不仅能拓展以民族乐器来展示人物的表现力,也将成为歌剧新样式的一种开创性尝试。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心灵活水,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歌剧这颗“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终将在新时代为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