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都备受关注,今年也不例外。160多万学子,怀揣着梦想走进考场,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久之后就将成为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
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考试,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公务员这个身份,是每年无法避开的讨论题。几天前,某微信公众号还刊发了一封写给今年考生的信,给未来的公务员们打起“预防针”:“如果有任何私心,任何杂念,任何懈怠,你都不宜走在这条路上。”
顾名思义,公务员首要在一个“公”字。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选择远离声色犬马、腰缠万贯,自觉扛起为公为民的责任担当。为何要当公务员?怎么去做公务员?如何当好公务员?这些问题应该做到清楚明了,如此才能行有方向;否则,思想一旦进入歧途,行为也会逾矩、越界。
何为“公”?古人言,“天下之务,当尽至公”;近代,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口号;而共产党人更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宗旨。公之义,往大处说,是以家国天下为情怀、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往小处说,就是在工作中能分清公与私的界限,不假公济私、不以公谋私;能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懈怠、不渎职。
然而,“公”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近年来,个别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权力寻租的现象频频曝光。有人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有人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这些手握公权力者欲望膨胀忘了初心,心存侥幸最终害了自己。近年来的反腐败斗争表明,从普通公务员到官至高位者,只要在其位不谋其政、揽其权为己所用,一经发现,都逃不了党纪国法的严惩。哪怕逃到海外,最终也要接受党纪国法的制裁。
事实上,在政治生态日益清明、作风建设严字当头的今日,相信人们也愈发清醒地意识到,公务员绝不是一种特权凭证、更不是一条趋利捷径。近些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历了冷热起伏,有火爆景象更有理性选择。年轻人在面对这份职业选择时,也该与那些标杆、要求“对对表”,看看自己是否在思想上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公道”切中了作为公务员的底线要求,“正派”正是对为人处世的品质要求。作为公职人员,就需要以老实的态度、大公无私的胸怀,在谋事成事中练就宽肩膀、锤炼真本领。实践也证明,只有那些守得住底线、受到了诱惑、拿得出行动的人,才能在这一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必将收获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