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驻村扶贫就是挂个名”,对队员开小差、贫困户有困难坐视不管,山西吕梁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为应付检查刻意设置场景,把邻居家的羊暂时借给44户还未投放扶贫羊的群众充数,新疆喀什某乡党委书记、乡长受到严肃处理;对多个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不审核、不监管、不验收,致使发生扶贫资金被套取、私分等严重问题,河南尉氏县、乡、村16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翻阅本报联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的“巡访31省区市——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情况”专栏,类似案例并不少见。这表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为尺子,积极行动起来,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在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的同时,也坚决向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出“红牌”,以严明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持续释放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的强烈信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近几年进展看,大多数地方和部门能够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都超过1000万,江西井冈山、河南兰考等一批贫困县先后摘下了“穷帽子”,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同时,随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推进,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政策不落地、帮扶走过场、汇报“客里空”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有些问题出在扶贫过程中:有的地方落实中央和上级部署打折扣、不到位,以文件落实文件,或是不顾自身实际生搬照抄别人的扶贫规划;有的基层干部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有的贫困县为招商引资大搞基建,结果“栽了梧桐树、不见凤凰来”,劳民伤财;有的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导致扶贫资金滞留延压,使用率低……还有些问题出在检查验收环节:有的扶贫干部到贫困户家“装儿子”,试图代答问题、应付检查;有的领导干部连扶贫道路的长宽都不知道,就签字验收合格!殊不知,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注不得半点水分。谁对扶贫“不走心”,谁在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瞒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也躲不过监督执纪问责的利剑。
“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前不久,中央纪委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所作重要部署中,就包括“重点查处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中央三令五申,就是要绷紧从严从实之弦、织密监督执纪之网,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让不把扶贫当回事的党员干部感受到压力,让为乡亲们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党员干部振奋鼓舞。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后面的多是硬骨头、新挑战,纠正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刻不容缓。认真领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不仅考校着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水平,也考验着每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