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
常理上讲,当实职不当虚职,当主职不当副职,当一把手不当二把手,是很多为官者的追求。然而,今天却出现了令人诧异的景象,一些为官者自愿申请由实职改为虚职。这不能不引起各级组织的关注。
表面上看,这暴露的是一种为官不为的心态,实际上彰显的是一种为己做官的心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超发奖金、超配职数、超常待遇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再加上越来越严的监督执纪,“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且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科长们的官场心态。
前些年,某地交通局连续四任局长被抓,仍有人争着抢着当局长。毫不客气地说,其中部分人,想的绝不是前任的教训,很可能是前任得到的好处。如今党内监督制度健全了,要求严格了,除了工资之外别的好处没了,有些人就选择申请“闲下来”,这种为己做官的行为,完全背离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从政观。
有了好处就当官,没有好处就追求清闲自在,这算党的干部吗?这配得上人民公仆的称号吗?在这些人心中,根本就没有解决好“当官为什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探究那些主动申请“实改虚”者,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个人有问题,担心被查,不如找个虚位,避避风头,最好能安全着陆。另一种是感到组织要求严,工作压力大,做的太多就容易出事,而且工资拿的和别人一样多,不如找个没有风险的位置干干。前者是涉嫌违纪,做贼心虚,后者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祟,是“四风”的新变种,必须加以警惕。
“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既然是党的人,就要为党工作;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要心中有责、心中有民。没有好处就不担责、求清闲,是为官不为之病的进一步恶化。纠治此类疾病,必须下重方、用猛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首先要抓好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为官不正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从政观、权力观、利益观、宗旨观,做一名合格党员,而不是不讲纪律、不讲奉献、徒有虚名的党员。其次要搞好审计。对那些主动申请“实改虚”的人,要关注群众公论,严格实行离任审计,防止他们借此规避党纪党规。
据了解,在个别地方类似“实改虚”的现象已很普遍,这里面除了为官者心态不正、价值观不端之外,还有职位设置不合理、上升通道不畅通、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也迫切需要引起各级组织及时关注,给予很好解决。(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