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同志跟笔者诉苦,说是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忙了大半年,好不容易取得一些成效,群众也较为满意,结果层层汇报上去,却跟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了。评优、奖励也搭不上边,反倒让有履职责任却没干活儿的其他同事沾了光、捡了便宜。听闻此事,笔者只好从干事创业角度开导,咱们是为民服务,个人得失、荣辱没必要过分计较。话虽如此,但笔者心里同样不是滋味。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说这话的是春秋名士介子推。行政工作的复杂性,体现在调研、决策、实施、反馈各个环节。有的是看得见的“显绩”,有的是不太明显的“潜绩”。如果说随意论功,不较真,还真容易伤了埋头苦干的老实人。
当年砸碎大锅饭,就是为了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试图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但是,由于行政机关特殊的组织架构,有时也会出现“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甚至让“能吹会侃”之徒占了便宜。说白了,贪功、争功的背后,还是贪利、争利的利益驱动,看中的是帽子、位子、票子。
试想,倘若让这些“干活儿时不见人、邀功时争前恐后”的干部“上了位”,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由此形成的负面激励,必然催生更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人不再埋头赶路,反过来都指望着投机取巧、钻营牟利。更何况,“争功于己”,反过来一定是“诿过于人”,遇到问题、责任就干脆一股脑儿推出去。此般“循利而动”、私欲膨胀,共产党人修身律己的胸怀何在?群众的利益、民生的福祉又有谁愿意多操心?
贪功,争宠,一个都要不得。不让老实人吃亏,一方面,要靠各级党员干部严以修身,摆正位置,摆清楚荣辱观、是非观,要知道沽名钓誉一旦露馅的后果。另一方面,问题在下边,根子却在上边。负责奖惩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尤为关键,决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须多下去走走,了解实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些时候,还要讲究“一竿子插到底”的策略,具体听听一线干部讲实情、道苦衷,不被贪功争宠者的嘴脸蒙蔽双眼。
与此同时,机关建设也要朝着治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我们常讲的管理科学,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分清权力与责任。在任务部署的最开始,便要将权责分清楚,而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此分工、落实,并在最终的反馈环节体现出适当的激励导向。功是功,过是过,通过体制机制的革新将功过理顺、是非辨析,才能构建心情舒畅的团结氛围。(井桥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