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举国瞩目,和高考有关的新闻也格外引人关注。这两天,除了江西替考,内蒙古“高考移民”事件也牵动人心。6月8日澎湃新闻报道,在今年高考开考之 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接到大量举报河北各级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的举报电话,被举报的官员分布在河北各地的党委组织部、公安局、水利 局等众多部门。当地官员介绍,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这其中有几百人来自河北。
高考制度有不完善尚待改进之处,但不可否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决定了它仍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保证其在公平的轨道运行,是全社会的心声; 任何有违公平的行为,也会牵动每个人的神经。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江西替考、内蒙古“高考移民”事件中公众的群情激奋。
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录取分数线也存在较大差异。和河北相比,内蒙古的分数线要低上100分。这样的差距意味着,一个在河北省考不上学的考生,到内 蒙古高考可能就能上一所不错的大学。而每多一个这样的“高考移民”,内蒙古当地的孩子就少一个上大学的机会。“高考移民”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国家对其严厉 打击的态度从未改变。
不过,既然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条上大学的捷径,也就还会有人千方百计试着走通。当然,这需要对相关政策更加熟悉,需要更广泛的人脉和相对雄厚的财 力,非一般人能走通。官员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为其最终走通这条路提供了可能。然而,无论操作看起来如何巧妙,都改变不了其违规的本质。
“高考移民”被清退,本是高兴的事情,但一连串的问题,却令人心情沉重:多少违规者靠“移民”上了大学甚至已经毕业?这次,内蒙古“高考移民”事件中 还有漏网之鱼吗?其他地方“高考移民”,会不会正偷着乐?“考前查出是‘高考移民’,取消考试资格;考后查出,取消成绩;录取后查出,取消录取资格”,各 地都应据此严查。
对于查出来的,也不能一退了之,而应让违规者付出代价。“不管是不是官员子女,我们对待‘高考移民’的态度是一视同仁的”,从让孩子承受代价角度,当 地做法是对的,但父母应承担的后果,须因是否具有官员身份而有所区别。这是因为,官员除了承担作为公民的义务,还受官员职业伦理制约。“移民”操作过程 中,一些人是否不当利用了权力?对此不能不察。
河北省被清退的几百名“高考移民”,多少人是官员子弟?他们都是谁?这方面信息,内蒙古有责任及时告知河北纪检部门,后者更负有主动了解相关情况介入调查的职责。哪些官员给子女办了“高考移民”,这不是当事人隐私,万万不能成了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