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贪官群体中,“落马校长”总有点另类。因为他们本该是“象牙塔”的掌门人,修养底蕴和精神世界本该有过人之处,然而,一旦“官念”不正,校长也免不了失足,甚至由于“文化人”身份的掩护,可能堕落得更深更隐蔽。近日,四川省纪委公布的重点行业腐败案件中,高校腐败赫然位居首位。
盘点一番几位“校长”的获罪感言,又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四川理工学院原院长曾黄麟称,同学中没有一个不是千万富翁,而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夫妻存款才不到200万元。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忠元则说:“在高校当官没有更多实权,总是想把这种虚名与实惠结合起来。”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苏智先承认:“从2009年学校建设工作开始,就被蜂拥而至的金钱利益攻破。”
分析“落马校长”的思路,他们的逻辑还是很清楚的。为什么会腐化?因为感到当官没有发财,而在他们的意识里,当官就应该是要发财的啊。于是,一旦有了“发财”机会,也就“不推辞”、“心安理得”了。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校长们”的心声,还有多少官场中人,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呢?整天拿着工资条跟市场高位数去比较的,大有人在呢!
其实,人各有志,羡慕别人的高收入,并不是丢脸的事。看到同学们的千万身家之余,也要看到财富积累是否经过正途。
近年来,公务员从体制内向体制外流动有所增速,就是个好现象。这说明,体制的壁垒正在消解。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体制内外的不透明屏障,给官员身份去魅,让想发财的人到市场上去,让想为国家和群众做事的人到体制里来,本就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社会对于成功的评价机制,也是越来越多元化的。绝不是说,只有拿高收入的才是人才,投身于公共服务的就不是人才了。但是,毫无疑问,不想着一己之私、不图谋封妻荫子,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校长们”的落马,是个坏榜样,又是个好案例。至少,提醒我们这样几条教训:只要有权力,必须有监督;爱富莫当官,求财先辞官;当官想发财,此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