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商书》中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刚愎自用,不虚心向他人求教,学到的东西就少。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淮南子·主术》云:“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周文王、周武王之所以能成就大业,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虚心请教。孔子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问农事于老农,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问是一种广泛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既要向自己的老师、长辈虚心请教,也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要因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感到羞愧,只有多问,才能增长学识、少犯错误。
古人云,“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样样精通。一知半解不要紧,可以通过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把短板补上来,但如果自欺欺人、不懂装懂,轻者贻笑大方,重则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三国时,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统领大军奔向祁山,司马懿不懂破阵之法,硬着头皮派张虎、戴陵攻阵,全部被俘,司马懿大败而归。《警世通言》中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诗,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只会干枯在枝头,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好问则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当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检查工作时明明不懂却频频点头;有的对不了解的业务乱提“建议”、指手画脚;有的无视群众意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好问其实是一种求知态度,需要端正姿态,去除焦躁,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薄弱、要问什么、该向谁请教,做到有的放矢。好问是一种高贵品质,需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胸怀,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做到兼听则明。好问是一种工作作风,需要踏踏实实、贴近实际,在深入细致的调研中虚心求教、真诚务实,做到事半功倍。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在实践中,不断求问才能弥补自身不足,进而丰富知识、提升本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敢于问,把问当成与群众、他人相处之道,不要觉得是失了面子、丢了形象。要勤于问,及时听取别人好的意见,择善而从,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增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本领。要善于问,真正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起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
不问不知,好问则裕。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觉悟。凡事多问,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倾听群众心声,努力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令群众满意,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易甘)